本文目录一览:
交换机工作原理
工作原理上的区别:交换机拥有一条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,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;***能在网络间转递数据包,但主机不能转送数据包。
交换机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各类终端设备构建局域网络,促进设备间的通信。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识别和存储MAC地址来实现数据包的高效转发。作用: 构建局域网络:交换机作为第二层的关键设备,能够连接计算机、服务器、打印机等终端设备,以及其他网络设备如其他交换机、无线AP等,共同构建一个局域网络。
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在OSI第二层操作,通过识别和处理数据包的MAC地址来实现快速转发。以下是交换机工作原理的详细解释:MAC地址转发:交换机像桥接器一样,依据每个数据包的MAC地址进行转发。当交换机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时,它会检查数据包的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。
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MAC地址学习:建立映射:交换机在接收到数据帧时,会根据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建立该地址与交换机端口的映射关系。写入MAC地址表:这个映射关系会被写入交换机的MAC地址表中,用于后续的转发决策。
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,实时识别并处理来自多个端口的通信请求,实现数据包的快速转发和交换。其核心工作原理包括地址学习、数据包转发以及流量控制等方面。
trunk端口既能发送带标签的数据帧
是的,trunk端口既能发送带标签的数据帧,也能发送不带标签的数据帧。在网络技术中,trunk端口是一种特殊的端口配置,它允许在单个物理链路上承载多个VLAN的数据。这种配置提高了链路的利用率,并简化了网络结构。
Trunk模式的端口可以传输多个VLAN的数据,能够接收和发送带有不同VLAN标签的数据帧,常用于连接两台交换机。 Hybrid模式的端口同样可以传输多个VLAN的数据,与Trunk端口的主要区别在于发送数据时不标记VLAN标签。
当用户主机 Host A 发送数据给用户主机 Host B 时,数据帧的发送过程如下: 数据帧首先到达 DeviceA 的接口 Port4。 接口 Port4 给数据帧加上 Tag,Tag 的 VID 字段填入该接口所属的 VLAN 的编号 2。
计算机网络作业求助,谢谢
当 A 发送帧给 E 时,在拓扑图中的网桥 B1 和 B2 将完成以下动作:B1 收到 A 发送的帧后,会检查目标 MAC 地址,并将帧转发到连接 E 的接口,因为 E 的 MAC 地址位于 B1 所连接的接口所对应的网段上。
在时间t=100ms和t=120ms之间传送了10个数据段,因此平均每个数据段的传输时间为(120-100)/10=2ms。在t=140ms和t=160ms之间,共有(160-140)/2=10个时间片段,因此预期有10个数据段被传输。
E类:是保留地址。该类IP地址的最前面为“1111”,所以地址的网络号取值于240~255之间。所以:A项是225开头是D类是多播地址,排除;B项是192开头是C类地址,正确;C项是0结尾代表某网络断,排除;D项是127开头是测试用的地址,排除。结果选B。
最大IP是1916254(主机号不能全0全1这点应该知道吧,第二问也给提示了);子网掩码明显是2525250,要接入的网络是19160/24嘛,后面这个24就是24位网络前缀,也就是子网掩码中前24位全是1;默认***就是19161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