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汉语和哪些语言同源?
- 2、求中文字典发展的历史
- 3、知识的汉语词源
汉语和哪些语言同源?
汉语的真正近亲,经语言学家研究发现,是藏语。藏语和汉语在词汇、语法等方面,都有很多相似之处。因此,语言学家将它们归为同一语系——汉藏语系,认为它们都是由原始汉藏语发展演化而来。 关于汉语的起源地,学术界有两种观点。
汉语属于汉藏语系,与汉藏语系的其他语言,如藏语、羌语、缅甸语和泰语等,具有较近的语源关系。特别是与藏缅语族的语言,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密切的联系。 汉语的起源时间与地点是?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,汉藏语系起源于中国北部的黄河流域,大约在7000年至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。
经语言学家发现,汉语和藏语有诸多共同点,具有共同祖先,是真正的近亲。 藏语和汉语中许多词汇读音近似,如数字123456,藏语读作chik、nyi、sum、shi、nga、druk,和普通话略有相像,和闽南、客家等方言更为接近。
历史语言学家克拉普罗特(Julius Klaproth)最早提出汉语、藏语、缅甸语的基础词汇间有同源关系。大卫麦克教授的论文进一步证明了商周语言同源,指出上古汉语核心词汇中藏缅成分占比较高,这反映了两种语言的深层同源性。
最接近汉语的语言是:藏语。汉藏同源 藏语和汉语中许多词汇读音近似,如数字123456,藏语读作chik、nyi、sum、shi、nga、druk,和普通话略有相像,和闽南、客家等方言更为接近。
答案是:藏语。“汉臧同源”这句话一点都没错。虽然藏文字和汉文字的字形完全不同,但它们在某些读音上却是相同的。比如“三”在藏语中发音为“sum”,“四”为“shi”,“目”则念作“murk”。目前,已经发现的“汉藏同源”的词语已经超过千个。
求中文字典发展的历史
“规范”时期:标准细化,精品叠出 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辞书是《现代汉语词典》;另外,从编者阵容和词典特色来看,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》可能会成为这个时期另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辞书。
西夏时期,公元1190年,党项人骨勒茂才完成了《番汉合时掌中珠》,这是第一部西夏文中文双语字典,对于翻译西夏文具有重要价值。1716年,清朝编纂的《康熙字典》正式称为“字典”,由张玉书等人历经6年完成,是清代第一部系统解释单字的书籍,因其内容丰富,被誉为“典常”之作。
《新华字典》是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,由新华辞书社编写,后由商务印书馆负责出版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,新华辞书社的成立,由魏建功担任社长,并在叶圣陶的支持下开始组织编写。1953年,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《新华字典》的音序排列版,随后在1957年,商务印书馆接手出版,并进行了多次修订。
历史 东方最早的字典可算是《尔雅》,成书时期大约在汉朝之前,因为《尔雅》把字分类并作出解释,儒家学者把《尔雅》归类为训诂。 及后,大约在公元30年-124年,汉朝许慎编写说文解字,创立了六书理论,制定了中文字部首的基础,是字书中的佼佼者。
知识的汉语词源
1、“知识”的“知”,字从矢从口,矢亦声。“矢”指“射箭”,“口”指“说话”。“矢”与“口”联合起来表示“说话像射箭,说对话像箭中靶心”。本义:说的很准(一语中的)。 “不知”或“未知”就是指话没有说准,就好像射箭没有击中靶心。
2、汉语词源 “知识”的“知”,字从矢从口,矢亦声。“矢”指“射箭”,“口”指“说话”。“矢”与“口”联合起来表示“说话像射箭,说对话像箭中靶心”。本义:说的很准(一语中的)。“不知”或“未知”就是指话没有说准,就好像射箭没有击中靶心。
3、基本释义:[shí ]认得:识字。相识。知识:常识。学识。见解;辨别力:很有见识。远见卓识。[zhì ]记住:博闻强识。标志;记号:款识。词源解说:“知”是“智”的本字。矢,既是声旁也是形旁,表示箭,借代行猎、作战。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、作战的经验。